公司总部
电话:027-87056280
邮箱:sales1@whsylt.com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佳园路高科大厦1178号
发布时间:2023-04-21文章分类:行业动态编辑作者:9570官方金沙登录阅读次数:1272 次
4月17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能源署生物质能中国组、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委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有机固废资源(能源)化利用科技装备展”在京召开。在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石元春(中国农业大学程序教授代为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就中国如何决胜生物质和生物质能产业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4月17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能源署生物质能中国组、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委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有机固废资源(能源)化利用科技装备展”在京召开。在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石元春(中国农业大学程序教授代为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就中国如何决胜生物质和生物质能产业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石元春:生物质煤化改性或可助生物质产业摆脱困境
除去激励和补贴政策不落地这个客观原因之外,生物质自身在原料特性上的天生缺陷——能量密度甚低加上质量密度很低,导致原料的收、集、运困难和高成本、转化路径受限(品种太少)、效率低下,是造成当下几乎所有的生物质产业成本持续高企、难以赢利和摆脱补贴的根本原因。沼气-生物天然气的重要新原料秸秆也面临着大量利用的瓶颈,秸秆的现代能源利用率不到5%。
能否根本改变生物质的能量和质量密度属性,解决秸秆作为生物天然气主要原料的技术瓶颈,帮助我国生物质产业摆脱困境?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进行一场生物质产业的“原料革命”。
现行生物质气化技术得到的是混合气,或可称不合格的合成气,其杂气含量多,能量密度和质量密度过低,难以进一步转化,加上气流输送性很差等原因,不能满足连续化高温气化的工艺要求。
通过突破生物质气化的上述技术障碍,获得合格的工业化生物基合成气流,建立生物基合成气平台,衍生大批后续产业,是生物质产业彻底“翻身”的一大希望。而要想取得这样的突破,生物质的煤化改性、使其能量密度和物料气流输送性接近煤炭,是关键性的前提条件。
煤化生物质直接利用可以实现生物质直燃发电的技术升级和生物质耦合燃煤发电替代煤电。因为采用煤化生物质后,原料数量不再受制约,热值提高,电厂因此可采用大型锅炉和先进的设计参数,温度和压力可达到超临界的要求,从而显著地提高发电效率。另外,用煤化生物质替代煤粉,可以实现与现代煤化工并轨。煤化生物质进一步转化为生物基富氢燃气,可以助力“氢经济”和“双碳”目标实现。
杜祥琬:应将生物质能提升至像风、光、地热一样的地位,制定发展战略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转型的基本方向之一,而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家族的重要成员。生物质能技术包括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液体燃料技术、气化技术、发电技术几大方面。
在生物质利用较多的国家如瑞典,“垃圾就是能源,4吨垃圾等于1吨石油。”其生物质能(生物柴油+生物气+发电)占一次能源的34%,碳减排贡献率达25%。
生物质能是唯一可以多种形态(发电、非发电,固、液、气)对能源作出贡献的非化石能源,在未来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中是一支稳定、连续、易操作的基荷。
我们应提高认识,提升生物质能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地位。
生物质能是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是可多种形态利用的、稳定、可连续供应的能源。生物质能利用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气候效益(助力碳中和),应将生物质能提升至像风、光、地热一样的地位,制定发展战略。
要做好生物质能基础性工作,在政策扶持下,积极发展各种技术,降本增效,创新产业模式,将分散的生物质能和有集中度的工业加工手段相结合,积极发展生物质能。
倪维斗:在城乡建设4.5兆瓦生态能源电站可助力乡村振兴
我国每年数亿吨农业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利用,还田或野外弃置产出的甲烷、氧化亚氮等排放亟待解决。若将农业废弃物通过能源化利用、肥料化利用,既能实现减排,又能增加农业有机肥供给。
从“分布式资源分布式使用”的角度来看,现在,建设规模比较小的4.5兆瓦发电装机的生态能源电站,辐射范围大概15千米左右。这种电站原料的收、储、运经济性是比较好的。从生物质能利用效率最大化角度来看,“热电炭肥”多联产项目收益比较高。“热电炭肥”意味着能产生热、能产生电、能产生炭、还能产生肥料。
在我国城乡建设4.5兆瓦生态能源电站,形成“热电炭肥”的能源中心,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高效而经济的产业路径,同时也是解决“人在污染中”的“垃圾围城”问题的最佳途径,是乡村振兴的前提。
构建基于生物质的新型生态能源系统要用大量的生物质,生物质的量如何解决?
我国有1.4亿公顷宜林“四荒”地,若以“种植速生林+能源化利用”方式,实现“双碳”目标,保守估算,每年新增超过20亿吨生物质燃料,替代化石燃料每年减排超30亿吨二氧化碳,10年可新增林业碳储超7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我国现在通过基因改良已培育出新一代的芦竹(超级芦竹),年产达到10吨/亩,热值比褐煤还要高,达4500大卡,接近动力煤,很有竞争力。
谭天伟:要着力解决绿色生物制造卡脖子问题
生物制造与生物经济密切相关。生物经济主要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三个方面。
生物制造就是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利用酶、微生物细胞结合工程学的原理生产产品,其产品包括生物基材料、化学品和生物能源等等。它涉及的产品领域非常之多,既包括大吨位的能源产品,也包括中等吨位的化学品和材料,还包括精细化学品(如医用食品和医药用品等)。
生物制造是实现农业工业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乡村振兴一方面是如何解决把乡村的资源就地加工成一些工业产品,使农民有事干,有收益致富;另外一方面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生物制造是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制造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工业制造绿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巨大的减碳潜力,已经成为世界各经济强国的国家战略。
生物制造是一个高技术的行业,它的芯片就是酶和菌种,而在这一块我们还被“卡脖子”受制于人:我们还有80%以上的菌种、80%以上的酶制剂依赖进口。
我们要着力解决现在被卡着脖子的核心菌种、核心酶的关键制造技术,实现绿色生产,实现原料绿色化、过程绿色化和产品的绿色化。通过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构建现代生物制造产业核心技术体系,进而面向重大战略性产品生物制造和污染行业绿色改造需求,进行产业示范,促进行业整体发展。
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苏伟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整理为互联网,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拥有所有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转载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赞同文中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不用作商业用途。如发现本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对争议内容进行整改处理!